近年来,临沭县社认真贯彻上级决策部署,不断创新运营管理机制,培育新模式新业态,积极探索基层发展新动能,开辟为农服务新路径。集团成立以来,聚焦供销行业发展转型升级的需要,逐步搭建社企对话平台,按照“总体规划、产业分类、多元兴办、品牌化经营、企业化运作”的思路,针对下属基层社、公司所承接的不同民生实事进行整合,进一步完善农业、商贸、教育三大业务板块。目前,集团下辖9个基层社,33个社有企业,共有员工64名,资产总额32694万元,固定资产11689万元,销售收入3066.87万元,净利润353万元。
一、主要做法
(一)强化“龙头”联基助农,助推社企联合发展新业态。通过做强龙头企业,增加核心功能,依托系统优势,联合18家合作社、3家龙头企业、1家社会化服务组织,共同成立红薯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吸纳社员3000余人,托管服务甘薯近10万亩,组建了年可生产各类休闲食品和宠物食品2万吨、鲜食10万吨的山东薯合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依托当地红薯地理性标志,打造了集甘薯脱毒育苗、种植、加工、销售及农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企业。同时为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聘请职业经理人负责公司的全面运营,实现了人才创新上的突破,通过引进先进管理运营理念和技术,有效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带动周边3.2万户农民增收致富,蹚出了一条供销主导、多社联合、全链服务、联村带农的产业发展新路径。该项目在2024年度临沂市乡村振兴现场交流暨“四雁工程”推进会上获得第四名的成绩。
(二)坚持为农服务宗旨,拓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新业态。我们立足土地托管服务优势,围绕现代农业发展,通过联合合作,广泛吸纳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入供销社系统。同时大力实施“千县千社质量提升行动”,不断加强基层社改造,优化网点布局,结合好日子农业大数据平台,进一步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咨询、病虫害防治、农产品质量检测等服务,有效提升了农业科技水平,打通“为农服务圈”,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2024年实现农业社会化服务90多万亩次。
(三)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培育商贸流通服务新业态。建设农村综合服务社,将基层社发展与镇级综合服务站、村级综合服务社规划建设紧密结合,为农民提供日用消费品、农资供应、快递收发、金融服务等多样化服务,有效满足了农民生产生活需求。目前,全县9家基层社参与建设89处村级供销综合服务社,建成镇级综合服务站10处,并计划于今年在县域建设一处集农资供应、批零售一体的农资商贸供应平台。同时,加入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积极争取项目资金350万元,在全县社区村居设立回收箱210余处,村级废品回收网点56处,大型废品打包站4处。
(四)满足群众多元需求,推进民生工程服务新业态。一是积极参与水利公益服务,聚力水资源开发利用,对全县小(二)型水库进行统一经营管理,大力发展休闲垂钓、特色养殖、生态农业,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筹兼顾。二是积极发展养老托幼事业,建设并投入运营1家孝善食堂和1处日间照料中心,遵循公益宗旨,为老年人提供膳养、乐养、医养、康养及居养“五养”服务,同时与当地医院进行合作,为老年人提供针灸、理疗、康复等专业服务,有效解决农村养老难题。在县域内深耕优质教育,坚持普惠性办园方针,新建、并购幼儿园3处,服务幼儿500余人。同时成立登科校车公司,为全县中小学生提供安全便捷的接送服务,目前共有校车54辆,接送学生2700人,全年累计接送学生60余万人次。三是进一步充分发挥供销担当,搭建校园食材配送平台,打造集分拣分级、集采集配、检验检测、服务供应链上下端为一体的食品安全监管追溯平台,目前为全县92家中小学校开展食材配送服务。
二、经验体会
(一)牢记为农服务宗旨,是供销社多业态发展的根本方向。供销社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必须始终坚持为农服务宗旨,把服务“三农”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在多业态发展中找准方向、赢得市场。
(二)坚持改革创新,是供销社多业态发展的动力源泉。要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坚持改革创新,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内生动力活力,才能在多业态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三)推动开放合作,是供销社多业态发展的有效途径。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与各类市场主体开展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才能在多业态发展中做大做强、实现共赢。
(四)坚守社会责任,是供销社多业态发展的价值体现。供销社作为服务“三农”的重要力量,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关注并参与解决农村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提升供销社在社会中的形象和影响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同时,通过与农民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