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社会化服务是供销社为农服务的前沿工作。近年来,河东区供销社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及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将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作为深化改革的重点举措,以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为主要目标,加大系统内农业服务主体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力度,引导小农户纳入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带动了当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2023年,河东区被列为全省供销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县区。为落实好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河东区供销社引导系统内承办主体,发挥农资、农机和技术优势,创新发展多元化的服务模式。

一、精心部署,强化了农资现代经营服务体系
以系统内企业盛民农业发展服务公司为抓手,打造“供销直供”化肥品牌,全流程提供农资销售、农机服务、飞防植保、粮食烘干等服务,实现了由“一买一卖”的传统农资销售服务,向农业多环节社会化服务延伸,实现了从“卖商品”向“卖服务”的转变,年均销售各类农资3万吨以上,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20万亩。

一是提前部署,惠利于民。盛民公司立足“早”字,农忙节点提前调研农户的农资需求,提前谋划,周密部署,利用经营服务网络覆盖城乡的优势,拓展农村社区综合服务,做好农资储备、调运、供应,确保农资供应量足、质优、价稳。截至目前,储备化肥1万吨、农药2万公斤、种子2万公斤,已完成配送化肥7000吨、农药1.4万公斤、种子1.7万公斤。二是因地制宜、节本增效。针对河东区土地现状,盛民农业服务公司与大型农资生产企业合作,测土配肥,打造“供销直供”品牌专用肥,转变农户用高含量肥料就能高产的思想,从源头把好质量关的基础上使化肥价格低又增效。经统计,农户平均每亩地能够降低成本30元,盛民公司社会化服务20万亩地共计降低成本600万元,实现了带农促增收的初心使命。三是创新服务、提高效率。河东区供销社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以1个区级集配中心、6个镇级供销综合服务站、62个村级经营网点及7处为农服务中心为依托,以农资直供为切入点,创新农资营销、配送和服务方式,打造以“龙头企业+配送网点+村级服务社”为框架的农资流通渠道,以“供销惠家”线上销售程序为依托,线下村级网点为终端服务平台,真正将所需农资及时送到农户田间地头,提高农业服务效率。

二、多环节把关,规范了社会化服务实施流程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实现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和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关键途径。2023年,在落实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过程中, 河东区供销社重点抓住区内汤头街道、太平街道等4个镇街80多个重点村居,借助试点工作积极引导培育涉农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多元化社会服务组织,注重发挥村党支部的协调和引领作用,发展“党建+村集体+社会化服务主体+小农户”模式,在整村、跨村集中连片区域推进服务带动规模化经营。在工作中,严格按照上级文件和试点方案要求,规范实施流程,确定服务主体和服务内容。要求服务主体与服务对象签订服务合同,明确服务地块、服务面积、服务内容、收费标准等,并建立服务台账,做到作业情况可查验,确保试点内容保质保量完成。

三、多措并举,保障了试点工作各项目标
在推进试点工作过程中,河东区供销社的盛民农业发展服务公司对社会化服务过程的耕、种、防、收、肥料供应及烘干等环节进行提档升级。一是改革创新,农机减损。在秋收时节,及时做好机收减损准备,使用先进的收割机械,使收割机械作业损失从8%左右降低到3%,亩均增收60元。机械作业一手抓秋收,一手抓整地,确保颗粒归仓的同时,为明年的丰收提前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把好农资农技质量关。从源头把好“种子关”,采用高质量的种子播种,引进先进播种机械进行播种,均匀度好,深浅一致,农户一亩地能减施种子5-8斤,并且采用振压除草技术,粮食每亩增产80斤左右。目前,公司累计开展社会化服务的20万亩土地促进农民增收约1600万元。

三是助力粮食烘干,帮助农民增收。收割后的粮食如果遇到恶劣天气无法晾晒就会霉变,河东区供销社主导系统内企业与省、市社联合建立了粮食烘干基地,两期累计完成投资4000万元,具备粮食日烘干能力1200吨,仓储能力10000吨的服务能力。解决农民粮食丰收后储存、烘干等问题,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并且与企业合作,开展粮食收、储、加、销一条龙服务,保障农产品产的出、收得进、卖的好,实现帮助农民增产增收的目标。四是加强培训,提高管理技术。与临沂大学等院校合作,引进先进种植技术、管理模式,以科技引领推进社会化服务提档升级。在社会化服务过程中,聘请农业专家团队对服务地块开展技术指导,并通过各村居的微信群对农户进行不定期的培训,引导群众科学种植、精准施肥、合理用药、节本增效。

下一步,河东区供销社将以“土地托管”为己任,以“社会化服务”为突破口,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培育多元化专业服务组织,健全完善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规范化建设水平,发挥乡村合作优势,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为带动区域农业现代化、推进乡村振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供销力量。